現在的孩子都懶得吃苦,這多半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他們不讓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他們不放心孩子會去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懶惰的習慣,那么,怎么鍛煉孩子吃苦耐勞?
怎么鍛煉孩子吃苦耐勞
1、培養孩子在生活中的動手能力
從小事做起,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孩子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當你的孩子兩三歲的時候,讓他出去的時候帶一些比較輕的東西。孩子五六歲的時候,就可以學會自己收拾玩具、擦桌子了。
孩子七八歲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你買菜、洗衣服。當您的孩子十幾歲時,請嘗試讓他或她管理您自己的生活費用??傊?,家長要讓孩子多動手,不要怕孩子吃苦。
2、培養孩子的集體和團隊精神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能力,從幼兒園第一次接觸集體生活開始,就要教會孩子如何與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勇往直前,不要依賴他人的幫助。
3、積極為孩子設置障礙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設置一些“障礙”。讓孩子完成一些任務,比如自己去奶奶家,一個人逛街等等,通過完成口頭表揚或者物質獎勵的任務,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慢慢習慣“吃苦”。
相信通過父母的積極培養和教育,孩子們會在反復的努力中逐漸養成“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不過,家長也不能矯枉過正,要注意方式。
孩子怕吃苦的三大原因
1、家長的過分溺愛是主要原因
這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尤其明顯。許多家長,農村的家長也好,城市的家長也好,往往對孩子“承諾”:只要你把書讀好,家務勞動不要你做!請看,連對待家務勞動,家長都是這個態度,就不要講如何看待生產勞動了。
有的家長,甚至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勞動中,特別是集體勞動中吃苦了,吃虧了,教他們如何施奸?;?,逃避勞動。結果,這些孩子就真正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2、學校的應試教育
體育鍛煉時間都不能得到保證,甚至學生的休息睡眠時間都難以落實到位,生產勞動教育就更是“靠邊站”。學校也不是沒有生產勞動教育,但那是在教材上,在課表上。
3、社會的進步
社會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可是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的出現,交通工具代替了人們的雙腿,導致有些小孩真的是連路都走不動,走幾步就喊累;
即使是小孩子學步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學步車,試想學步車和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去學步走出來的能一樣嗎?學步車是會讓孩子少摔跤,可同時孩子也少了吃苦的機會。
這個世界不缺乏有小聰明的人,但缺乏既聰明又知道堅持和努力的孩子。所以教育追求的也是培養出一個不斷進取,堅持努力的孩子,那樣他的成功就不僅在今天,也在未來,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取得不同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