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善環境,愉悅心境。
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長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于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二、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三、家庭教育科學化。
兒童的成長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孩子學習情況、思維特點、興趣特長等,把握其“最近發展區”,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孩子實際的階段性期望目標。此外,家長要為孩子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精神放松地學習。作為家長應該多學一些家教知識,使其家教具有科學性。
進入初三,面臨第一次升學壓力,部分初三學生會出現很強烈的厭學情緒。那么初三厭學有什么辦法,常見的表現有:在心理上表現為對學習的認知有偏差、對學習持消極情緒;在行為上表現出逃避學習、厭惡考試、稱病曠課等;在性格上表現為很敏感、人際關系不良等。
初三厭學有什么辦法
1.找出原因,作出相應調整
初中是小學向高中的過渡階段,知識點比小學增加了很多,難度也大了,再加上要參加中考,不少孩子都感受到了學習壓力。有些孩子,因為在學習上遭遇了很多困難,長期情緒低落,漸漸變得厭學;也有一些孩子,因為考試成績經常排在班級靠后位置而變得厭學。
孩子厭學,除了學習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同學、老師等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些孩子長期受父母觀念影響,不喜歡學習;有些孩子,進入初中后與同學關系緊張,所以不想去學校,討厭上學;有些孩子,因為初中教師不像小學教師那樣照顧他(她),便對老師產生厭恨心理,以至于不想上學。
找出了孩子厭學的原因,好比是醫生找到了病人的癥狀,剩下的就是對癥下藥了。不過要強調的是,改變孩子厭學的狀況,不能太急,用藥不要過猛,要緩緩為之,慢慢來,防止孩子出現“不適”癥狀,引起反作用。
近幾年,未成年不想上學的情況愈加嚴峻,而導致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多和學習有關,很多孩子無法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逐漸壓力增大,導致產生負面情緒。此時,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溝通一下,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未成年孩子不上學還有什么辦法
1、當出現“不想上學”的苗頭時,就開始干預。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學習壓力特別是大考或者落后壓力;受同學特別是室友排擠;與老師矛盾激化;家庭原因。一旦出現這些苗頭,家長就要致力于疏導、澄清,不能因為還沒影響學習就故意忽略。更不能一味打壓孩子,讓他們無處訴說。
2、跟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為她好的那顆心古人云: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好好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理解到大人的這份愛。同時讓她明白不管外在壓力有多大,爸爸媽媽都是她堅強的后盾。
3、不急著逼孩子回去,而是全家一起尋找對策。家長詢問孩子、老師、孩子的好友,在學校里是否發生了矛盾,孩子是否受了委屈,是不是有誤會,孩子最害怕的是什么。鼓勵、陪伴孩子面對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即使結果并不完美,起碼孩子不逃避。
4、孩子實在不想去學校了,特別的厭學,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在家暫時休息一段時間,一個人整天在家,感到無聊,根據孩子年齡讓孩子跟著自己出去打工,受點苦和累,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不易。
上課睡覺是一種十分影響孩子聽課質量的行為,會導致孩子錯過很多課堂上的學習內容。注意到孩子在課堂上存在睡覺的行為后,一定要找到孩子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孩子做出調整,避免影響到孩子聽課的質量。
孩子上課睡覺有什么辦法
1.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家長要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休息環境,同時也要為孩子安排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避免給孩子布置繁重的任務,從而導致孩子沒有得到充足的休息白天上課打瞌睡。
2.吃早餐的重要性
有些孩子有不吃早餐的習慣。事實上,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孩子們正處于發育階段。如果他們不吃早餐,不利于他們的健康發展,而且在課堂上也會經常感到困倦和無精打采。
貪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不想寫作業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幾個孩子天生就是喜歡寫作業的。面對孩子不寫作業的情況,家長不要過于激動,重要的是盡快培養孩子寫作業的習慣。養成習慣的過程不能過于著急,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來,孩子就能有所改變。
孩子不寫作業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1.將孩子的作業量不斷分解
分成小任務,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更好的完成,孩子才能夠盡快的完成作業,獲得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的積累自信,變得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寫作業。
2.讓孩子適當的勞逸結合
不能讓孩子每天寫作業過于勞累,比如每次寫作業45-60分鐘左右及時帶孩子出去玩一玩,如跑步、呼吸新鮮空氣、和小朋友聊天等。
孩子上課走神,無法全神貫注的學習,這個問題讓很多家長很是苦惱。要改善孩子容易發呆走神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的,需要家長付出足夠的耐心,慢慢引導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
初中生上課容易走神有什么辦法解決
1.充足的睡眠
當孩子上課總是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時,我們應讓孩子晚上或者中午保持充足的睡眠,晚上早睡,中午睡一會兒,對上課保持精神有好處。
2.提高上課聽課的注意力
上課出現走神的原因其實主要是孩子的注意力沒有集中,而這類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成績不好,因為他們在聽課的過程中總是會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物上,和同桌聊天,自己玩,甚至打瞌睡等。
青春期孩子不愿意出門家長也不要過于擔憂,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比較叛逆,容易和家長產生矛盾,不喜歡和家人溝通,家長要想辦法把孩子的心門打開,走進孩子的內心。
青春期孩子不愿意出門有什么辦法嗎
1、家長要引導孩子社交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邀請同學和朋友到家里來玩,或是支持孩子出去與伙伴們交往。為孩子增加社交的機會,讓孩子和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交往,由此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2、釋放情緒
孩子不喜歡出門的情緒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比如家長的呵斥或者是與其他朋友的不愉快,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情緒發生直接性變化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