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身為教育者的父母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規律和方法,才能幫助孩子有更好的學業和更好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那么,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和教育孩子?
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和教育孩子
1、尊重孩子的興趣
家長要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興趣是不斷激發孩子創造力的內在動力,當孩子表現出對于某一方面的興趣時,家長切忌扼殺,而是要進行鼓勵,讓興趣助力孩子學會一項新技能。
2、為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環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很多書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質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養。相反,如果孩子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那么,家長教導的孩子很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很多家長都比較發愁孩子的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非常的不聽話,而且家長說了也不聽,經常以自我為中心,那么,孩子在叛逆期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孩子在叛逆期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1、正確引導
準確的說不能叫管教,而應該是引導。既然是引導,那么,就要明白引往哪個地方。自己定的目標是否正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這是引導過程需要不斷評估不斷調整的東西。
孩子這時間會自己前進,但不知道往哪里,所以,原則就是不要指揮他前進后退,而且跟他溝通交流,發現前進過程遇到的問題,在引導問題解決的同時,順便注入自己的價值觀。
2、改變教育方法
心理學家認為,撒謊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必然過程,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的行為現象,而不是個例。所以孩子說謊是正常的,但是并不能意味著我們就此對孩子放任不管,還是應該采取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讓孩子減少說謊行為。
初二孩子撒謊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孩子
1、理性對待,對癥下藥。家長發現孩子說謊后,不要急著打罵,與孩子進行良性溝通,并給予正確方向,告訴他應該怎樣做。
孩子想玩謊稱沒有作業,父母可以和孩子說:“我知道你想要玩兒,這樣好不好,媽媽答應你,你寫完作業一定讓你玩兒,以后都會給你時間讓你自己玩的;但你也要答應媽媽,以后不可以再騙媽媽了,不能再說謊了”。
2、充分的理解,勿貼標簽。“想買新自行車,我看你就是愛攀比”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胡亂給孩子“安罪名”。
父母更應該平復自己的情緒,聽聽孩子怎么說,給予充分的理解:“是因為舊的確實騎得不舒服了,或者被別人嘲笑了?”正確地引導他說實話,他就更不會因為你的理解而說謊。
家長教育孩子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學會全身心接納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2、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待孩子少一點嘮叨;3、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個人成長空間;4、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1、學會全身心接納孩子
所謂全身心接納孩子,也就是不管孩子優秀不優秀,都要無條件地愛孩子。而不要因為孩子表現優秀,家長臉上就充滿笑容,孩子不優秀,父母就覺得孩子丟了自己的臉,就對孩子不好。接納孩子,也就是看見真實的孩子。不管孩子內向還是外向,不管孩子是動作太慢還是動作麻利,那都是真實的孩子,接納孩子的所有,然后再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2、少批評,多鼓勵
有句話說得好:“鼓勵可以讓白癡變天才,謾罵可以讓天才變白癡。”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希望能聽鼓勵的話。家長的鼓勵,會讓孩子正視自己的優點,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過多的批評,容易讓孩子自卑,讓孩子懷疑自己這不行,那不行的,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障礙。
父母教育孩子可采取的辦法:1、身教重于言傳,家長要注意自身的言行,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2、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要合理期望,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3、學會放下長輩的身份,和孩子平等交流;4、積極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盡量包容理解孩子;
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1、家長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身教重于言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如果家長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一問三不知、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和不孝敬老人等。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2、要合理期望
對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實際水平: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為有時候家長的期望越大,最終只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而且孩子也會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自己不斷努力,就在這個期間,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良好教育,而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又擔任著重要角色。在孩子的眼中,爸爸是高大威猛、勇敢堅強的代表,甚至會認為爸爸是超人,無所不能。如果孩子在童年能經常有爸爸陪伴,那對孩子日后的智商、學業、人格發展都更有幫助。那么。作為父親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作為父親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1.約束自身樹立好的榜樣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于言教,爸爸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喜歡學習的父親只有吃喝玩樂,一個不知道該做什么的父親,一個品行惡劣、行為粗俗、自私、不尊重老人的父親,就不會培養一個好孩子。
2.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
媽媽偏“守”,小孩不在視線范圍就會不由自主的焦慮。小孩三歲以后,特別需要爸爸,帶他們往外探索、出去探險。因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時間也比媽媽長,孩子受點皮肉傷,爸爸通常不會大驚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險,爸爸也能及時反應,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險環境。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可采取的方法:1、家長要以身作則,用自身言行影響孩子;2、家長要做到對孩子愛要有方,嚴要有度,不可過度溺愛孩子,也不可嚴厲批評孩子;3、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4、多關心愛護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5、家長要放下身份和孩子做朋友,認真幫助孩子積極成長。
家長應該怎么正確教育孩子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表現在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父母從生活小節到思想品德,沒有一件是小事。家長會說謝謝,孩子自然也是懂禮貌的;家長會在公交車上讓座,孩子自然也懂得尊老愛幼;爸爸會分擔家務,孩子長大以后自然也會主動做家務;父母的言行對于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權威,更是孩子言行的提供者,是孩子學習的參照。
2、愛要有方,嚴要有度
家庭教育往往存在兩種極端,要么過于溺愛,要么過于嚴苛。每一個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孩子,有人覺得孩子是寶貝,要事事順著,不能讓其受一丁點委屈,也有的家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這兩種方式都過于極端了,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縱容孩子的懶惰或者強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