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是孩子從幼年期轉向少年期的過渡期,這個時期內的孩子是最愛貪玩的時期。面對學習可能會出現不想讀書的念頭。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準確及時的幫助,為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三年級孩子不想讀書怎么辦
1、幫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些不想讀書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因為學習方法不正確所導致的。每個孩子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之后,學習上才會有所成就,這樣才會進步。包括很多孩子一直會把學習成績看做自己進步的動力,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的話,就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
所以父母在孩子學習期間,看到孩子是每天在認真學習,但是看不到孩子學習進步的話,就要想想孩子學習方法是否正確了,因為孩子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學習才會有所進步。
2、多與孩子交流。三年級了孩子有種長大了的感覺,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跟孩子平等對話。如果不去陪伴孩子,再長大些家長想陪,孩子也不需要了。
所以家長要多跟孩子了解,了解不讀書的原因然后解決,要陪伴著孩子逐步的讓孩子從厭學中走出來,向優秀學生的行列,讓孩子在陽光、快樂中成長。
3、鼓勵和贊揚。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并鼓勵他,表揚他。例如父母和孩子一起背一首詩,當孩子背的很熟練時,告訴他,比爸爸媽媽背的還好,不要懷疑,任何人都是贊美聲中成長的。
4、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家里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簡單的小書桌,漂亮的小椅子。孩子學習時,家長盡量不要看電視,玩游戲,整出一些奇怪的聲音,分散孩子是注意力。
孩子不想讀書的原因有哪些
1、講故事不生動、不走心。孩子是對外部事物有著強烈敏感的,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只是敷衍了事,不是真心實意地向孩子講故事,他是能感覺到的。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定不要敷衍了事,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是在聽爸爸媽媽講故事中慢慢提高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和孩子聊天,不管聊的是什么,都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幫助。
2、急于功利。很多家長總是要求在孩子閱讀之后講講故事的意義,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只能聽懂故事的大概,并不知道故事的深意,其實有時候家長都不明白這個故事究竟想表達的含義,更何況是孩子呢?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喜歡閱讀,讓孩子體驗閱讀的樂趣。
過于急功近利,很有可能起反效果。不要讓孩子背那些長篇大論,而是要讓孩子在快樂的閱讀。
3、強迫孩子讀書。很多時候家長買了很多書本,但是孩子實際上沒有閱讀,所以有些家長開始急躁便強迫孩子閱讀。一個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書本,自然不會閱讀,也自然不會獲得讀書的樂趣。
三年級孩子學習態度差如何改善
1、跟孩子強調三年級學習的重要性。有些三年級孩子學習態度差的原因是覺得一二年級的學習特別簡單,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所以,孩子升入三年級以后依然用之前的學習態度對待自己的學業。
為了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學習,家長要跟強調三年級學習的重要性,尤其要說明三年級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只要家長能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就能逐步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
2、跟孩子強調高效寫作業的重要性。有些三年級孩子學習態度差的原因是不適應三年級的作業。因為一二年級的作業量非常少,幾乎沒有筆頭作業,只需要讀一讀、背一背就可以了,而進入三年級以后,各科老師都會布置筆頭作業,而且作業量還不少。
所以,家長要跟孩子強調高效寫作業的重要性,只要孩子能既快又好地完成作業,就不會再被作業問題所困擾,也能一改消極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對待自己的學業。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轉折點,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就要跟孩子耐心地說明當前學習的重要性,并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做才能確保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