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小學階段的適應期,如果孩子不能盡快從幼兒園的身份轉變過來,那很難取得一個好的學習成績。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端正好學習態度,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快把成績提升上去。
孩子一年級學習不好怎么辦
1、家長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總是批評或指責孩子。因為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持否定的態度,孩子就會失去自信,把自己定義為差生,再也不想做任何努力。畢竟孩子剛剛開啟學習生涯,與其他孩子的差距并不大,只要從現在開始奮起直追,就能盡快擺脫學習困境。
2、家長要分析孩子成績差的原因。因為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并不難,孩子成績差的原因可能與上課不認真聽講有關,也可能與課后練習不到位有關。
所以,家長要先跟孩子的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并跟老師一起分析孩子成績落后的原因和提高成績的方法。當然,家長也要說一說孩子在家的表現,這樣做就能讓老師做出更加客觀的分析,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議。
3、針對愛好,制定方針。無論成績好或者差的一年級孩子總有一些愛好,家長切記,不可因學習讓孩子把自己的愛好去掉,而是要好好利用。
一是利用孩子的愛好說明孩子的聰明之處,二是利用孩子的愛好讓孩子懂得學習。同時,家長也可以多與老師溝通。與老師溝通,既可以得到老師的關心,又可以適時掌握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隨時調整自己的政策,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4、培養孩子學習鉆研的興趣。父母需要悉心觀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發現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家長要鼓勵孩子好奇、好問,鼓勵孩子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逐步培養求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輔導孩子利用多種方式去探究,利用工具書、在網上搜索、去圖書館查詢知識等,讓孩子體會到攻克難題后的喜悅。
孩子一年級學習不好的原因
1、習慣不好。孩子的自控力很關鍵,學校的學習不簡單,畢竟那么長時間的坐著聽課,需要蠻強的自控力。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學前沒有培養出足夠的自控力,到了一年級很難適應。坐不住,無法集中注意力,經常走神,忍不住說話,做小動作,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無法跟上學習的節奏。
2、學習能力不足。有部分孩子,理解能力跟不上。一年級的知識雖說比較簡單,但是對于識記的要求其實還是蠻高的。課文的背誦,字的書寫,拼音的書寫與拼讀,會困擾很多的孩子。一個孩子如果吸收不了老師傳遞的知識,那么就會越來越困難。
一年級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1、拼音識字法。拼音可謂是小學語文的基礎之一,很多剛開始升入小學的孩子認為認字識字并不好學,且很容易在其中栽跟頭,家長可幫助孩子利用拼音兒歌掌握一些字詞、字形的認識和理解。
2、聯想識字法。聯想識字法是建立在漢字本身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想象與結構,更加直白的描述就是利用生活實際的聯想進行識字。聯想識字法也能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好奇心,比如“上”和“下”這兩個字一橫“一”可看作是一個橋面,橋上有車,橋下有船,讓孩子形成自己的畫面,更容易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