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為了能讓孩子今后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很多家長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12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產生不想上學的念頭。對于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12歲男孩不想上學怎么辦
1、找出具體原因。12歲產生不想上學這樣的念頭,大多背后都是有著諸多原因的。有的是和同學相處不夠融洽,有的則是成績不理想故而對學習喪失信心,或者受到同學的欺負,所以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厭學的原因,最好也和老師做個詳細的溝通,了解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2、與孩子分析不上學的后果。孩子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做事情的時候也不懂得深思熟慮,經常是憑著一時沖動就做出決定。即使孩子說出自己不想上學,但是他們肯定是不知道不上學有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只認為不上學之后的日子是輕松自由的。
父母可以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分析不上學、不學習之后,孩子的人生將會是如何走向,讓孩子知道沒有知識、沒有文憑的人,將來在社會上會非常艱辛。
3、給予孩子適當鼓勵和支持。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點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沒有那樣差,而不是一旁指責孩子,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情緒。只要孩子認真學習并且努力的時候,家長就要給予孩子鼓勵,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輕撫、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4、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即,父母首先要愿意讀書,孩子的行為大部分都是模仿父母,無論是語言、行為、習慣或飲食的進食習慣,都和父母有關系,所以對于孩子的讀書方面父母愛讀書的引導作用很重要。
12歲男孩不想上學的原因
1、人的行為是由思維決定的。孩子不上學的行為,也是由他腦海中的思維觀念決定出來的。當他覺得上學這件事情對他來說是痛苦的,是徒勞無益的,沒有動力的,他自然會做出不去上學的行為。
2、父母的高焦慮讓孩子痛苦。“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生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后,于是給孩子報各種班。
而這種彌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把學習和痛苦聯系在一起,日積月累,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回應。
3、人際交往問題。有的孩子會因為對某一老師反感而厭學,原因有很多,比如老師曾經的言語傷害,老師的行為方式、授課方式等;也有的孩子會因為同學、伙伴之間的交往問題而不想去學校,個別的會因為校園霸凌而害怕去上學。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首先讓孩子做“會的內容”。孩子表現不自信時,不露聲色地讓他做一下以前做過的題。從愛學的功課入手,有助于攻克不擅長的功課。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一門功課上,體驗滿分感覺。
讓孩子對學習的印象不再是“痛苦”與“黑暗”。通過心理調節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最好對孩子說“別勉強!”而不是說“學習去”。如果每天讓孩子學習1小時,開始就要有2小時的要求。
使用提議式而不是命令式,不要問孩子“是學習還是玩兒?”,而應該問孩子“你想什么時候開始學習?”讓整天看電視的孩子選擇:是出去跑腿,還是在家學習?孩子就是不學習,你不妨問他,是休息還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