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孩子年齡都比較小,如果這個時候不去上學,那對今后的生活和發展,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合理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減輕厭學的情緒。
初二孩子不上學了怎么辦
1、弄清楚為什么不想上學。學習差沒自信?在學校受欺負?羨慕校外某些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嚴重的討厭學校或學習本身?有自己的興趣和人生理想?或者只是隨口說說。搞清楚原因再區別對待,但我希望家長能認識到一直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
2、積極的溝通和交流。對于孩子上不了學的一些原因要適當的予以解決,同時也應該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積極與孩子溝通交流。
適當的給予言語上的鼓勵,讓孩子解決負面的情緒問題,不能夠讓孩子沉浸在焦慮、煩躁的情緒當中不能自拔,而且不能讓孩子沒有辦法尋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3、對孩子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要好,講解學習的道理給孩子聽。當孩子完全不想聽父母的話時,父母也不能硬性的逼孩子洗耳恭聽,父母就應該先安靜下來。等孩子也不說話了,再次溫和的告訴孩子人為什么要學習。
4、幫孩子調整情緒。有些時候,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并不是主觀上不想學習了,而是出于一些其他的心理變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相較于成人來說,都比較弱,也很難去自我調節心理。如果孩子生活當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就很難擺脫相關情緒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幫忙了。幫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家長需要找出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辦法。這種情況下,只要孩子的情緒調整好了,自然就能擺脫厭學情緒了。
孩子為什么會產生厭學情緒
1、學習能力不足。學習能力不足指的不是孩子學不會,而是孩子不會學,沒有技巧。上課聽不懂老師講的,下課作業和考試也不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和自卑情緒,出于對自我的保護,潛意識就會把錯誤歸結到所學知識上,這樣一來,孩子自然就討厭學習了。
2、學校因素。孩子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的不公正待遇,或者經常受到其他學生的校園欺凌,使孩子對校園、學習產生恐懼感,進而形成厭學情緒。
3、社會因素。受居住周圍商業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受“讀書無用論”觀點的影響,讓孩子覺得讀書學習無用,所以不愿學習,因此產生厭學情緒。
4、學校因素。首先,就教育制度本身而言,其次,是教師的作用。有些教師自身素質不高,有的教師不能正確地對待“差生”,甚至運用懲罰等極端的手段來對待,使學生逐漸形成逃學、厭學,直到棄學。
為什么不建議家長使用棍棒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厭學的孩子
棍棒教育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出了學習好的孩子,大多數棍棒教育家庭出來的孩子都會十分厭學。
一開始他們對學習還是十分有興趣的,會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以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討論,但是一旦家長動不動就打,肯定會讓孩子很害怕。從而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越來越不想學習,最終陷入一個死循環。
棍棒教育嚴格意義上來說,雖然會有一定的作用。小孩子的心智等各方面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有很多事情不懂,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來教育他們。
可能打一下孩子會讓孩子長記性,在一段時間內會好好學習。但更多的孩子是口服心不服,不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打太多都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