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孩子在學校讀書,也要遵守學校和班級的規(guī)則,然而,生活中很多孩子紀律性差,屢次違反紀律被請家長,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及時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與老師合作,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初中生紀律差怎么管理
對于初中孩子在學校不守紀律的情況,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與孩子溝通: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不守紀律的原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制定規(guī)則:家長可以制定一些規(guī)則,要求孩子遵守。例如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3、給予獎勵和懲罰:家長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和懲罰,以促進他們的自律能力。
4、與學習配合:家長要配合學校對學生加強管教,重點是正面引導孩子遵守學校紀律。
5、讓孩子體驗生活:家長帶小孩到一些工作艱苦的地方去感受,讓孩子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6、注意方式方法:在糾正孩子的行為時,家長需要注意方法和方式,不能采用過于嚴厲和激烈的手段,否則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情緒,影響到矯正效果。
孩子上課沒有紀律性是什么原因
1、缺乏良好習慣,導致不遵守紀律。有些孩子在學前階段沒有培養(yǎng)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按家長、老師要求做事的習慣,導致入學后紀律不好,甚至一直不遵守紀律。
2、孩子與老師關系不好,導致不遵守紀律。有時候,由于老師工作方法簡單或工作不慎,對某些孩子批評責備過多,甚至諷刺挖苦,或者對孩子的問題處理不公正,不能滿足孩子的正當需要,使孩子與老師之間感情疏遠,甚至反感、對立,往往在紀律性上表現(xiàn)出來。
3、孩子缺乏學習興趣,導致不遵守紀律。學習興趣是一種動力,對感興趣的學科,孩子上課就遵守紀律,不感興趣的學科上課就可能亂說亂動。意志品質好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強,表現(xiàn)不明顯;意志品質差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弱,問題就大。
4、缺少家庭教育。從小嬌生慣養(yǎng),懶惰成性,尤其是90后的學生,獨生子女多,責任意識淡薄,只知白吃,沒有憂患意識,這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觀念“包辦”有關。
5、社會環(huán)境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水平提高,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并非讀書是唯一出路,或者說只要會賺錢,學不學好無所謂,學生只知道游戲人生,哪里知道學習如工作,是責任不是興趣。
違反紀律,擾亂課堂,孩子缺乏規(guī)則意識,家長怎么引導
首先,從興趣入手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孩子在面對感興趣的事時,他能很快進入自動學習的模式,并高效主動地接收相應的規(guī)則信息。家長可以通過發(fā)展孩子興趣的方式,幫助孩子體驗遵守規(guī)則的快感。
其次,讓遵守規(guī)則成為習慣。孩子之所以沒有規(guī)則意識是因為他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歷,其言行舉止才會顯得新奇又隨意。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小事,引導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逐步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
然后,為行為提供自然后果。讓自然后果自然發(fā)生,這可以幫助你的孩子獲得因果關系和建立自我責任感。當發(fā)生自然后果時,給你的孩子選擇的機會,并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選擇會有什么結果,讓孩子最終體驗到相應的結果。
最后,從建立師生感情入手。首先,家長不要對老師反感,應以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其次,要耐心給孩子講道理,通過“程門立雪”等尊師故事,引導孩子消除對立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