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到,家長因擔心孩子寫不好作文產生焦慮,然后這份焦慮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朝夕相處的孩子,孩子也身不由己地陷入到焦慮的狀態中,更加沒信心把作文寫好,家長看到這種情況之后,焦慮心態則變得愈發嚴重,在言語上也越來越不耐煩了,最后變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樣對改變孩子寫不出來作文沒有半點好處。那么,孩子寫不出來怎么辦?
孩子寫作文寫不出來怎么辦
1.幫助孩子破除恐懼
對于孩子來說,潛意識里就覺得自己寫不好作文。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破除恐懼。在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時,家長也和孩子一起進行閱讀,孩子看什么家長看什么,不用都看,但要確保知道他在看什么,之后才能多多圍繞所看得書進行討論。另外,要讓孩子知道,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實感。不管是自己經歷過的還是“瞎編”的,都要寫出真情實感。
2.引導孩子先從學會模仿課文等名家名篇開始
和練習寫字一樣,在初次寫作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先從學會模仿開始。小學階段的作文題目大多是模仿性題目,家長可以讓孩子從模仿課文開始寫,這樣孩子會覺得更容易入手。當然,孩子模仿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家長不要一開始就要求孩子要寫得多好,只要孩子能夠大體模仿出課文的結構和行文,寫出一篇小短文來,就是一個不小的成功。
3.多觀察,培養孩子養成觀察的習慣
通過觀察,做好寫作素材積累。做好觀察,需要找到觀察對象,觀察對象可以是自然、生活以及身邊的人和事。而觀察的方式,則可以從看、聽、聞、觸、想等這些角度進行。鼓勵孩子調用自己的五官,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聽一聽,用鼻子聞一聞,用舌頭嘗一嘗,用手摸一摸。從這么多角度,去接觸和了解一個對象,孩子便獲得了多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積累起來就是他的寫作素材。
4.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孩子
家長們常常會關注孩子錯了哪些,比如孩子寫了一兩句話,可能有20個字,可是有1個字寫錯了。那家長們不要把注意力放在1個錯字上,而是要看到孩子寫出了那19個正確的字所付出的努力。孩子越是沒那么好,家長越是要鼓勵和認可孩子,多說一些:“我覺得你哪里哪里已經寫得很好了”這樣的話,然后再給出恰當的建議和引導。
孩子寫作文寫不出來怎么辦?孩子的寫作能力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提升的,生活中的點滴,其實都可以作為孩子寫作的素材,孩子只要注重積累,強化理解,并且堅持訓練。日積月累下去,過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你家孩子再也不會出現之前的寫不出作文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