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對于孩子來說其實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孩子到了小學特別是中學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任務越來越繁重,學習不好的學生承受不了繁重的學習壓力,便逐漸產性厭學情緒。那么,小孩不愿上學怎么解決?
小孩不愿上學怎么解決
1、改善環境,愉悅心境
首先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庭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于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作為家長和教師,應仔細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以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清除厭學的心理障礙。
小孩不愿上學的原因
1、父母
父母的教養態度、教養方式,以及家庭的學習環境等都會對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過高的期望與孩子實際水平差距太大、動輒不恰當的嚴厲懲罰、夫妻之間的爭吵影響及缺乏真正的關愛等,這些都會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或心理壓力過大,對學習產生反感,甚或與家長對抗,用消極對抗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2、學校
教師的教學態度不正、課堂沒趣味、填鴨式教學及課業負擔重等都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壓力增大,厭學心理越重。當前就業形勢嚴峻,高學歷者待業比比皆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未必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有好工作的未必是優等生,學習成績、學歷與就業水平不成正比。這種狀況使部分在校生對自己的未來缺乏信心和目標,學習沒有動力;對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社會認可性產生懷疑。
3、自身
孩子對學習沒有需求欲,這部分孩子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通過老師逼、家長壓,他們也能完成學習任務,但顯然是為了應付。同時孩子對學習認知的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來自家庭或社會的類似“讀書無用論”、“金錢萬能”和“文盲大亨”等說法的蔓延促使孩子厭學而追求享樂,持久而強勁地推動孩子逃避學習。
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始終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可以減少孩子厭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