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沒有什么時間概念,尤其是在玩耍和學習的時候,有的孩子一玩起來總是忘乎自我,忘記時間,而有的孩子在寫作業時,總是不能合理分配時間,導致作業總是很晚才完成。那么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方法有哪些呢?
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
1.讓孩子自行安排時間
父母越是參與孩子的事情,就會讓孩子感覺到越不爽。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孩子自行安排時間,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這樣的話就可以不斷鍛煉孩子支配時間的能力。
當孩子開始能夠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面面俱到,并且能夠在規定時間之內完成的時候,他們的能力就會有著一個相對應的提高。而這時,就算我們不去引導孩子,孩子也會擁有較強的支配時間能力。
2.提高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懂得時間的寶貴,就是因為他們對時間沒有更深刻的認知。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意識到丟失時間是一件非常不值得的事情,我們只有讓孩子意識到后果,他們才會變得珍惜時間。
譬如我們可以這么跟孩子說:“你可以用半個小時完成作業,如果說你現在不完成作業,那么你就得在睡覺的時候寫作業,那么你睡覺的時間就少了半個小時?!敝挥胁粩嗤ㄟ^此類方式引導孩子,孩子才會選擇充分利用時間。
3.制定時間計劃表
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前提就要讓孩子具有管理和計劃時間的能力,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而制定一個具體的時間計劃表,讓孩子具有自己支配時間的觀念,孩子才能學會珍惜時間,并且能夠有效的利用和把握時間。
影響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因素
1.沒有建立明確的時間觀念
一般而言,兒童對時間沒有明確的認知。所以,家長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帶孩子感受一下時間的變化。
2.不清楚應該做哪些事情
孩子并沒有統籌全局的意識,所以他并不清楚今天我要做哪些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這就導致孩子的一天是漫無目的的一天。
3.家長的行為影響
曾經有一個調查發現,母親干活兒雷厲風行,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比較好,這里面除了智力的因素外,合理高效利用時間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還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日常小事中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概念,讓孩子學會支配自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