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一定是某些方面有不良情緒。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不能強迫他,從心態和語氣上要平靜,緩和。也不要直接針對性地和他談為什么不愿意上學,這樣容易讓孩子進一步反感。那么,當孩子說上學累不想上學怎么辦呢?
孩子說上學累不想上學怎么辦
1.有時候說是一種情緒出口,未必會做
很多時候,說出口的情緒只是一種發泄。因為情感的壓抑,沖口而出,使負面情緒不再那么強烈了,人也就慢慢平靜下來了,做決定也就更理智了。所以孩子說我累了,不想學習了,是一種疲憊的發泄。而不想學習是一種正常的想法,在特別累的時候,更愿意休息。但是疲憊消失的時候,人也很容易進入“學習對自己有用、為自己好”的想法里去。
所以孩子說這種話,與其勸說,不如看到他是在求助,給他機會把情緒發泄出來。
2.孩子要的不過是理解和安慰
情緒發泄,不過是為了獲得一定的關注,而關注的背后,是他對有人協助的期待。如果他不期待有人幫助,就不會說出來,而是干脆直接的放棄學習了。此時,父母的理解與安慰,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父母可以說:看起來你真的很累了。學習很辛苦,我小時候也有這種感覺。我覺得累的時候,也不想學習,想休息一下。等等。
3.沒有能量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充電
孩子獲得安慰以后,雖然心情好一些了,支持有了,但疲憊沒有消除,能量還是不足的。所以這時候,需要充電,而家長就是孩子很好的充電源。父母可以陪孩子玩一會,或者讓孩子有機會玩一會,勞逸結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努力,讓孩子感覺有人陪伴和力挺。或者帶孩子一起深呼吸,冥想一會兒。這樣孩子更容易有能量。
孩子說上學累不想上學家長怎么引導
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講:
讀書是很累,但是干其他事情也有各自的累,掃地不累嗎?做飯不累嗎?給人打工不累嗎?但是同樣是累,那累的層次卻不一樣:讀過書的人累的是腦力。沒讀書的人只能累體力。
同樣累,但收獲也不一樣。累體力的人可能累得精疲力盡,卻只能夠果腹而已。累腦力的人,他還食有余錢。
此外,讀書的累和干活的累,他是不一樣的,讀書的累后面有非常光明的未來,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而干活的累,多半呢只是累日復一日的累,很少有改變的機會。
讀書覺得很累。多半是因為沒有找到方法。要想不那么累,得多開動腦筋,反思一下自己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總結一下自己學習上的經驗。如果你覺得讀書很累,可能呢,你累的就是自己的體力,自己沒有讓自己的腦子累起來,動起來。這樣就覺得很累,而且效果也不佳。
讀書的確很累,要想辦法讓孩子知道,這不是最累的事情,最累的是沒地方要你出力,出了力,你還掙不到很多的錢。給孩子講清楚了,相信孩子會理解,即使仍然覺得苦,也會堅持著把書讀下去,盡量讀好。
孩子說上學累不想上學,我們要了解孩子覺得累,不想上學的原因,同時也可以像孩子身邊要好的同學或者班主任老師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根據具體的原因,去找辦法解決。如果是孩子壓力太大,就可以適當的帶孩子出去放松一下身心,要注意勞逸結合。父母一定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千萬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