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進入一年級就進入了人生的一個新階段,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個習慣不僅僅是指生活上的,也包含了學習上的,其中上課專心聽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家長要注意一年級小朋友上課容易走神的情況發生。
一年級小朋友上課容易走神怎么辦
1、通過靜坐來培養孩子的耐性
孩子坐不住好動,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通過靜坐可以適當培養孩子的耐性。如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每天靜坐五分鐘,在開始的時候給孩子用鬧鐘或手機進行,讓孩子調整好,上課聽講到標準姿勢,為了防止孩子異動,可在孩子頭上頂塊橡皮或者毛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可以把靜坐的時間延長一下,如到十分鐘或15分鐘。
2、設置獎懲規則來提升孩子上課聽講的積極性
一年級的孩子較想聽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就是孩子前進的動力。如在家可以設置一個紅花臺,根據孩子每天的表現,如果完成的好,可以給孩子貼小紅花表示獎勵。如早晨按時起床,按時洗臉刷牙,按時吃飯,上課認真聽講,及時完成作業等,但也不宜過多,太多就顯得繁瑣。將每一項分別羅列,制成表格的形式!每天晚上在睡覺之前給孩子進行小結,對于孩子能夠達到的,都貼上相應的小紅花,做為獎勵!在每周結束之后進行一次大的總結,拿到多小小紅花之后,可以給孩子進行一次獎勵,獎勵可以是給孩子買一本他喜歡的書,帶他到某個喜歡的地方去玩,買他喜歡的好吃的等。具體的操作方法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調整。
在當今社會中,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品質的發展,尤其是誠實守信,但是在我們身邊,卻有很多孩子都出現了撒謊的行為,這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無奈,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引導。
一年級小朋友撒謊怎么辦
1、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不同撒謊現象區別對待。發現孩子有了說謊的行為,父母不必草木皆兵,應先冷靜下來分析孩子不能誠實地說出真相的原因。
更要注意的一點是,父母不要將自己的“臆想”、“猜測”、“推斷”等,當成孩子說謊的動機,妄下結論。可以通過與孩子的交談,與學校老師、同學的溝通來了解真實情況,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
2、告訴孩子誠實是美德。家長要學會告訴孩子,誠實善良是一種美德。孩子的美德和習慣都應該從小培養,很多人都會說孩子太善良了,也會不好,因為“人善被人欺”。但是,他們卻忘了,平凡才是生命的常態。
只有誠實善良,才能擁有更多的知心朋友,才會為平凡的生活增添色彩。誠實和善良也是一個人,與他人相處交往的基石,家長要時刻教育孩子誠實友愛的重要性,可以講一些寓言故事,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
一年級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家長不用過于擔憂緊張,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距離小升初和中考,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要在這個時間段內,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的提高就不是問題。
一年級小朋友數學差怎么辦
1、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能夠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學習習慣的一方面是作業的按時完成,作業格式訓練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方面,可以利用數學練習本讓孩子練習寫數和寫算式。
2、重視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對于一年級的孩子而言,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要讓孩子能夠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
由于孩子的基礎不同,不同孩子的計算熟練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進行經常性的練習。而且家長可以多讓孩子多擺一擺小棒,說一說計算思路。
3、課外練習。課后作業也是學習和鞏固數學的重要環節,要注意解題的精度和速度。讓孩子能夠專心致志地獨立完成作業,力求一次性準確,而一旦有了錯,要及時改正。還要鍛煉孩子的注意力,這樣能夠讓他們在學習時有緊迫感,讓他們學習的注意力更集中。
一年級的小朋友不喜歡數學,成績一塌糊涂,家長們為此感到無可奈何;其實孩子對于數學的天賦其實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會出現千差萬別的結果,主要還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孩子的數學成績會逐步提升的。
小朋友一年級數學成績不好怎么辦
1、多鼓勵。很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就忍不住開始批評教育,對于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這非常打壓他學習的積極性。不管眼前這件事情他有沒有學好,有沒有學對,只要孩子表現出學習的積極性,那我們就要盡可能的鼓勵他在學習上的態度,學習態度好了,還有什么學不好?
2、引導孩子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提高課堂的效率對提高數學成績有重要影響,準備上課前,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知識要點標記出來。上課時要認真聽講,提高課堂效率。課后復習還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讓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
3、多做練習題。小學生數學作業應注重做老師留下的數學作業,針對作業要有一個更深入的思考,而且還要進行大量的數學練習,也可以習題訓練進行查漏補缺,提高數學成績。
4、適當加入游戲,增添興趣。妙趣橫生的數學游戲活動,會像磁鐵般把孩子牢牢地吸引到數學學習上來,滿足孩子學習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孩子不愿意做作業,其實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一年級的孩子可能由于剛剛升入小學階段,還沒有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家長要給孩子適應的時間,慢慢引導孩子主動完成作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小朋友不肯做作業怎么辦
1、打罵哄行不通,父母先靜下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從幼兒園過渡到一年級,這個過程需要讓孩子明白,進入一年級就應該以學習為主。讓他深刻明白學習才是自己的本質任務。
孩子靠打罵哄是教育不好的,反而會起反作用。讓孩子久而久之,對父母的行為會產生嚴重抵觸作用,之后你無論用什么辦法都“挽救”不了孩子。父母既然是在幫助引導孩子,那么自己的心情應該先靜下來,以平常心思考之后帶著方法,再去面對孩子的問題。
2、父母教育太“啰嗦”,找他人協助溝通。父母是和孩子長期接觸的人,對彼此都比較了解。當孩子的不良習慣出現,父母多次教育又行不通,建議可以找他人幫忙配合教育。
找人幫忙協助教育,孩子再不聽,他對所講的話,還是能夠入耳。至少他不會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父母再通過進一步與孩子交流溝通,幫助、引導孩子。
當可愛的孩子們升上一年級,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開端。然而卻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去上學。原因主要是家長沒有為孩子做好升學準備,讓孩子在情緒、行為、心理等各方面產生不適應,最終導致孩子不想去學校學習。那么,一年級小朋友不想上學怎么辦呢?
一年級小朋友不想上學怎么辦
1.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能再像幼兒園那樣玩了,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從小學開始打基礎,然后努力去實現它。而且父母對孩子學習狀態的估計要客觀合理,不要超越子女的實際水平,否則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觸情緒。
2.樹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在學習上,氣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創設成功機會,滿足孩子高層次需要,不想上學的明顯特征是對學習喪失了信心,若家長適當地降低對子女的學習要求,創設情境,讓孩子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他們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動機,增強信心,克服自卑,糾正厭學情緒。
一年級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可采取的辦法:1、為孩子選購合適的文具用品,不要選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文具;2、密切關注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激發孩子專心聽課的積極性;3、多肯定孩子的進步,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4、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重視學習;5、幫助孩子制定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多鼓勵孩子。
一年級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怎么辦
1、為孩子選購合適的文具用品
一年級的孩子普遍存在愛玩的特點,哪怕是上課期間,孩子依然會情不自禁地想玩。但是,上課時的活動范圍受到限制,孩子不敢明目張膽地走下座位玩耍,可以玩的東西當然就是擺在課桌上的文具用品。所以,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自己挑選文具用品,而是要親自為孩子選購合適的學習用品。
一年級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自控力,很容易受到這些文具用品的誘惑而影響到聽課效率。所以,家長要注意文具用品的款式和顏色,最好是款式簡單、顏色單調的文具用品。
2、關注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