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是不是也遇到同樣的情況,隱約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事?但不管怎么問,孩子都不告訴父母,剩下父母擔心,那么,為什么孩子有事不敢和家長說?
為什么孩子有事不敢和家長說
1、表達不被重視和尊重
親子溝通的類型會影響親子溝通的效果,良好的溝通需要建立在彼此之間基本的信任感之上。
如果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更多是負面反饋,比如細說、挖苦、責備,甚至打罵,孩子會想,“父母會罵我,我怕”“告訴父母,他們只會覺得是我的問題”“他們不會理解我”,當孩子不再信任他們的父母,或認為父母不信任自己時,他們會轉向與同學分享他們的生活。
2、青春期兒童獨特的心理狀態
不良的溝通方式,會讓親子關系失去和諧。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才能創設和諧的親子關系。生活中,家長們要改變教育方式,學會和孩子成為朋友,才能收獲更加和諧的親子關系。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說話
理由1: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么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么,為什么他們要干涉我的思維,總是要我順著他們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軀殼,我有靈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腦我也會自己思考。
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爸爸媽媽對我的事情總是不以為意,好像只有他們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現在我有煩惱我根本就不和他們說,反正說了也沒用,他們也不會重視我,也不會安慰,有時候甚至還會笑話,說什么“這點兒小事有什么,沒關系”。
理由3: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做不到。為什么父母要求我們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我們來指出父母的錯誤那就是頂嘴,而他們用吼叫的口氣來教訓我們就是循循善誘,在他們眼里,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只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就是夠不夠聽父母的話。
理由4:沒耐心聽我的真實想法。我根本沒有辦法和爸爸媽媽說話,對我的一些意見,他們總認為很荒謬,是狡辯、找借口,許多事情他們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見,也從來不愿聽我的解釋。
孩子越來越大,和家長溝通的次數越來越少,有時家長多說幾句,孩子就會變得十分的不耐煩。那么,為什么孩子有事不愿意和家長說?一起來看下。
為什么孩子有事不愿意和家長說
1、家長過于強勢。在很多媽媽眼里,似乎只有孩子乖巧懂事才算是自己教導有方,所以她們要求孩子必須要言聽計從,雖然口里時常說著“我還會害了你?我這是為你好“,但殊不知,這樣的強勢、霸道會讓孩子失去發言的權利,喪失他們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孩子產生反感情緒。
2、家長總是喜歡發牢騷,抱怨個不停。我們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是喜歡發牢騷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媽媽總要問東問西,然后嘮嘮叨叨個沒完沒了。雖然這樣的媽媽大多都沒有惡意,但是她們可能不知道,孩子不愿意聽見她們每天碎碎念,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反感媽媽發牢騷。
3、家庭氛圍不友好。在家庭氛圍不友好的情況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會顯得十分困難。很多因素會讓家庭出現氣氛緊張的情況,例如情緒表達的不當、家庭成員間的關系等,都會讓孩子逐漸產生不信任、撒手不管或者消極回避的情況,這樣家庭就逐漸失去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信任和溝通。
孩子有事不愿意和家長說,此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自從孩子步入叛逆期之后,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厭惡父母,反感父母了,甚至有些孩子已經到了痛恨父母這一步。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家長一定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再對癥下藥。
為什么孩子會叛逆到痛恨家長
1、家長管教不當。很多孩子對父母的仇視情緒,源自于家長的管教方式。如果家長過于嚴厲、潑辣,過分限制孩子自由,且缺乏溫暖和愛的表達,孩子們很容易對其產生反感和仇視,形成心理隔閡。
2、受孩子身邊朋友的影響。有時候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跟新交的朋友玩上幾天就突然會罵粗話了,這就是因為孩子的成長受到了一些具有不良行為的朋友的影響,孩子會不自覺的向這些人學習和看齊,也會變得和身邊的不良少年一樣變得叛逆、不服管教。
3、孩子天生有窩里橫的性格。之所以叛逆期的孩子更容易針對媽媽,多是因為叛逆期的孩子,脾氣暴躁易怒,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媽媽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更容易感知到孩子的情緒,孩子也愿意在媽媽面前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所以孩子和媽媽相處的時候,經常會對媽媽發火。
再者就是有很多孩子都有窩里橫的性格,家庭中父親扮演的角色大多都比較嚴肅。而且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比較少,所以孩子不敢輕易對父親發火,怕受到責罰。
孩子不愿意和家長的溝通的原因:1、家長總是以長輩的身份,命令指導孩子做各種事情;2、家長總是喜歡否定孩子的行為,不認可孩子的努力;3、家長沒有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4、教育孩子沒有耐心,從不關心孩子的真實想法。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1、家長總喜歡指導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喜歡通過講道理來突顯自己三觀正確、教導有方。卻忽略了孩子與家長溝通,絕大多數是想要父母成為他們的傾聽者,了解他們的心情。
2、總喜歡否定孩子
不少家長對這種“潑涼水”的行為,很是自得,覺得這是在教育孩子。但是這其實是教育上的一種誤區:誤把教訓當教育。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總是喜歡在第一時間否定孩子努力的成果。
一旦有時間,孩子們一打游戲就是一天,玩得不亦樂乎,對此家長表示十分的擔憂,此時家長要總自身做起,做好孩子的榜樣,才能解決孩子玩游戲的問題。
為什么孩子喜歡玩游戲
1、有成就感。對于孩子們來說,生活和學習往往枯燥無味。虛擬的網絡,則是相對簡單有趣。但是,在虛擬網絡里的強者,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弱者。對于孩子來說,只有在游戲可以讓他們成為強者,滿足他們稱霸的欲望。
在游戲里,能滿足他們在現實生活滿足不了的愿望。只有在游戲里他們才是強者。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在生活中太過空虛和寂寞,才會沉迷于游戲。
2、緩解壓力。現在不光大人生活壓力大,孩子的學習壓力也很大。學習壓力大,玩游戲一開始只是緩解壓力,但是時間久了難免上癮。
3、消除孤獨。現在有很多孩子,其實都是生活在“孤獨”的家庭環境中。明明父母都在身邊,卻像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缺少愛的家庭,很孤獨,他們只好通過另一種方式得到,尋求安慰。在虛擬世界里,可以得到無盡的陪伴,安慰。
孩子和父母之間要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那就需要必要的親子溝通,這個溝通要是有效的溝通,如果父母和孩子說話聊天總是用說教的方式,所以就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導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聊天。
為什么孩子不喜歡和父母溝通
1.無趣
家長要么是神、要么是預言帝,是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的主要原因。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家長交流?是因為父母跟孩子說任何話都高高在上,把孩子想說的話全都說了,導致孩子無話可說,這就是無趣!
只接納孩子的情緒,只講:“我理解你的感受。”不評判、不分析、不建議、不比較。上學是孩子自己的事,讓孩子告訴你不上學他可以怎樣。家長要學會示弱,多說接地氣、貼近生活的話,成為一個有趣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