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在初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孩子沿襲了在小學時的不良學習習慣。就拿考試時做題的速度來說,小學高年級考試內容用120分鐘完成,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寬松的。因此孩子在考試時不會緊張,他們會慢慢地做題;而老師和家長也要求他們慢慢做,這樣孩子就養成了“慢”的習慣。
一到初中,考試時間同樣是120分鐘,可是考試內容多了,難度大了,很多孩子都還不適應,到考試結束的鈴聲響了,試題才做了一半,考試成績可想而知會有多差。其實孩子的這種“慢”的習慣不僅僅表現在考試中,在平常的學習中也會有很明顯的表現。
比如做作業慢、記筆記慢……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隱患。另外,孩子在小學時沿襲下來的粗心、邊學邊玩等壞習慣,也將成為孩子學習的障礙,促使孩子的成績下滑。
2、幫孩子戰勝惰性
到了初中,孩子學習成績忽然下降,除了受環境的影響之外,與他們自身的惰性也有很大的關系。家長們應該有體會,這些初中的孩子只要在家,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躺在沙發上;家長讓他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他們喊累;即使什么事情都不做,他們還是喊累……
其實,初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身體的第二個“迅速發育期”,身體的快速生長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這些孩子經常會感覺到很累。同時,由于青春期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意志力也正處于薄弱階段,所以在學習方面,孩子很容易就會成為惰性的“俘虜”。
3、幫孩子尋找適合孩子的高效學習方法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每位家長都是孩子的全能老師。孩子學不會的,家長可以手把手地教,孩子升入初中后就不一樣了。
一是家長的水平有限,二是干預孩子學習太多,孩子的依賴性改不掉,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也很不利。
家長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再過多的參與孩子的學習,但要做好必要的提醒、和關注。在學習方向上給予孩子指導,教孩子學習方法,這樣才是對孩子的正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