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而四或五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在四、五年級之前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那這些好習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四年級的學習。
四年級的孩子成績不穩定怎么辦
1、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說未成年人,就是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坡坡坎坎,思想情緒都會隨著變化,這太正常不過了,但孩子自控能力差,不能正確處理,時間長了身體,學習都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家長就要主動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校的詳細情況,與孩子溝通交流查找真正的原因。
2、學習要細心。細心是高效學習的重要方法,因為細心就代表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孩子平時做作業一定要養成檢查的習慣,如果發現哪里做得不好,導致四年級孩子成績下滑,要及時改正。
3、要有耐心,不要急功近利。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時,一定要有耐心,因為孩子的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穩定性不夠,所以多好動愛玩,所以不要過于急于求成,以避免造成負作用。
4、做榜樣。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最大的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并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5、家長擺正自己的教育觀。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可是一旦落實到孩子具體的教育上,未必就那么重視了。你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怎么可能優秀。寒門出貴子的例子,以前有,現在卻少得可憐。家長的松懈、不求上進或者對孩子的教育的輕視,直接作用或者影響到孩子身上。
四年級的孩子成績不穩定的原因
1、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倘若基礎知識薄弱,那么在考試中,知識的升華與衍生運用也就成了一個問題。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孩子在吸收新知識的過程,不能緊跟老師的步伐,總會比基礎知識好的孩子慢半拍。
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連貫性,不能系統學習知識,從而造成學習知識的斷層,這對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所打擊。
2、粗心大意。在考試中,有些孩子考試中比較簡單的題目容易出錯,反而是比較復雜的題目往往能夠做出來。由于粗心大意,原本輕而易舉可以拿到的分往往因為這個壞習慣而丟掉。
四年級的孩子成績不穩定,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呢
1、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他是在為父母而學習。父母越是逼著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
2、不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物質來獎勵他,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有個錯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
3、父母不要太過嚴厲。四、五年級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有了自我意識,當父母再像在低年級時那樣,嚴厲地要求他們去學習、再規定他們每次考試必須達到的名次時,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件很苦的事情,從而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