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還知道努力學習,努力奮斗,要考上一個好的初中,但是一進入初中以后,就突然松懈了,好像目標已經完成,就不需要再努力了,甚至產生不想讀書的想法。那么初一孩子不想讀書了怎么辦?
初一孩子不想讀書了怎么辦
1、親情的陪伴,與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對癥下藥。
2、要尊重孩子,這時候是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剛剛開始形成的時候。這時候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所謂的叛逆就是因為得不到尊重的一種反彈。
3、轉移注意力,根據孩子不愛讀書的原因,在一定限度內,讓孩子滿足一下,但要把持好底線。
4、掌握好學與玩的度,既不能放任玩,也不能過度強調學習。堵不如疏,可與山爭勢,不可與水爭勢。
5、潛移默化,孩子們之所以不懂事,就是因為見到的遇到的太少,發育也不完全,因此很多事情思考的太簡單,很多事情并不明白。帶孩子了解一下社會,知道一些社會上的事情,并沒有太多的壞處。
6、最后,還是需要立規矩。孩子畢竟還是小,發育不完全,自制能力還是比較差的,因此一些規矩還是要必須立的,還是需要一些約束的。但也不要太嚴苛,還是要給孩子留一些獨立的空間。
初一孩子不想讀書了的原因
1、陌生環境導致的適應困難
初一對于孩子來說,是進入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孩子對于學校、老師、同學等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人突然進入到陌生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擔心、害怕,所以很多新入學的孩子如果本身的適應能力不是很好的話,就會在初一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不想念書就是其中之一的表現。
2、在學業上遇到了困難
初一的課程設置和學業難度與小學有本質的差別,更多都是以抽象化思維為主,而且學業量和難度同時增加令孩子們一時難以適應,而孩子自己并沒有具備適應這種雙重學業難度的學習力,所以本身有可能是孩子在學業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而在之前的教育中孩子的抗挫能力并不是發展得很好,所以自己也無法解決這種能力和心理上的雙重難題,也會表現出不想念書。
3、人際交往問題
由于孩子性格和能力的原因,無法在新的群體中迅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這個年齡段內心的最大需求就是交往動機,如果現實無法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就會產生逃避的行為,也會表現為不想念書不想去學校。
孩子在進入初中學習后,難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和學習難度的增加,產生不想讀書的想法,家長一定要予以理解,好好引導孩子,讓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