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會越來越有愛;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是骨感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反而越來越遠。那么,怎樣和高二的兒子交流溝通?
怎樣和高二的兒子交流溝通
1、父母和孩子溝通要選擇一個恰當的談話時機
比如,在吃飯后休息的時候,或者節假日一家人聚會娛樂的時候。通常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下,孩子的精神都比較放松,心情比較愉悅,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家長溝通。
2、談話的次數不要太多,不要太頻繁
溝通的效果與時間長短、次數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過多的談話反而可能會招致孩子的反感。所以,與孩子交流時應該把握一個度,每次時間不要太長,只要把想說的內容表達清楚即可,不要長篇大論,讓孩子也覺得有點厭煩了。
在和孩子溝通時,相信家長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跟孩子講話好像“耳旁風”,說了等于沒說,常常讓家長氣的夠嗆。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交流?
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交流
1、尊重孩子,營造民主平等的溝通氛圍。很多家庭都有一種傾斜式的溝通模式:父母親高高在上,總是以教導者的身份出現,父母總是對的;孩子是被動的,處在服從、聽從的地位。這樣的溝通很難培養孩子的積極主動性,也不利于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父母要把孩子看成是有思想的人,重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多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樹立表達的自信,多傾聽、多詢問、少否定、少評論。
2、了解孩子,提高親子互動的有效性。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系。
3、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語氣。所謂的負面比如家長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想要和自己的孩子保持有效溝通,家長必須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和孩子成為朋友,學會理解和尊重孩子;如此,你會發現和孩子溝通起來并沒有那么難。
如何和自己的兒子溝通交流
1、不和孩子爭吵,不為難孩子。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會變得脾氣非常的暴躁,他們認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在違背他們的意愿,他們經常會表現的無助,焦慮,孤獨等等覺得沒有人可以懂自己內心的世界,所以父母必須首先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情形。
2、給孩子空間和自由,嘗試主動與孩子溝通。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慢慢會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么的粘著父母,而是自己經常會尋找自己單獨的空間,來發泄和表現自己,所以作為父母不要覺得孩子不如小時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關心孩子,主動和孩子溝通。
3、給予鼓勵和肯定。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行為或做出努力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被重視和贊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從而更有動力與父母分享內心的想法和困擾。
4、尊重孩子的意見。在與孩子溝通時,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幫助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困難,而不是簡單地提供答案。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性,讓他們在溝通中感受到自己的話語權和參與度。
良好的溝通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緊密,若父母不懂得溝通,甚至“以暴制暴”,孩子的心門就會關閉,等長大了,也很難與他人交往。那么,作為母親怎么和兒子溝通交流?
作為母親怎么和兒子溝通交流
1、學會理解孩子。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為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寬容。然后再耐心地告訴孩子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對這樣做的原因。要杜絕簡單地否定或以長輩的身份粗暴地壓制孩子的做法。
2、減少指責。簡單而粗暴的指責會讓孩子大失信心,并改變對自己的評價。父母應該變指責為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質與發展趨勢,引導孩子在反思中進步。
3、少下命令。對孩子過多的要求和亂下命令,不但會讓孩子產生壓力,還會激增孩子的逆反心理。
4、維護形象和尊嚴。對孩子的不足和過錯,不要在外人面前隨意評述,這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而對父母產生反感。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存在厭學的問題,父母們卻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其實孩子有厭學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學習本身就是枯燥的,需要孩子去尋找學習中的樂趣,孩子自然就會愛上學習了。
高二兒子厭學怎樣勸導
1、正確看待厭學。首先家長要正確地區分孩子厭學是暫時性的還是長久的,孩子暫時的厭學情緒是正常的一種心態。孩子在繁重的課業負擔下,難免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和消極情緒。
對于這種壓力,進行適當地宣泄,是能夠幫助孩子緩解厭學情緒的。當孩子出現長時間的厭學,就會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孩子自己也容易失控,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對于孩子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給予孩子關注,防止出現不良的后果。
2、家長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目前孩子在學校里遇到了困難,家長一定是和孩子一起來面對,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包容,自然會有勇氣來直面這個難題。
本著“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原則,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分析目前的狀況,想出多種對應策略,然后選擇出一個可以達到雙贏或多贏最佳方案來執行。
和兒子溝通交流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學會放下長輩的身份,和孩子平等的溝通交流;2、保持耐心,就事論事,不要針對孩子;3、學會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4、不要嘲笑孩子,要學會尊重孩子;5、選擇合適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交流,理解接納孩子。
如何和兒子溝通交流
1、學會放下父母的身份
不要總是以父母的姿態去教訓、說教孩子,說的越多,孩子就會越厭煩。放下父母的身份,走進孩子,慢慢嘗試和孩子討論他感興趣的話題,游戲也好、喜歡的女同學也好,這些都可以談論的話題。可以試著和孩子探討對方身上都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從而以孩子的視野來正視父母身上的問題。
2、保持耐心
作為家長,跟孩子交流溝通,要有耐心,不能邊做事邊跟孩子溝通,要坐下來用平等的方式進行,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意見也很重要。首先要就事論事,不要針對孩子,要把事情的利害講清楚。其次要控制好情緒,不要聽到孩子與自己想法不一樣,就大動肝火,耐心傾聽孩子,接受他的想法。最后要給孩子發表自己意見的空間,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才能有的放矢,幫助孩子分析解決問題。
與孩子溝通與交流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無條件信任孩子,學會包容孩子;2、家長要全身心投入到親子教育中,贏得孩子的尊重;3、對孩子要簡單明了的表達自身的想法,不要有過多的解釋;4、用平等的身份交流,不要總是以家長的姿態教育孩子;5、注意控制自身的情況,要進行有效溝通。
怎樣與孩子溝通與交流
1、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對孩子做到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2、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