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即將面對高考,如果在這個時間出現了厭學現象,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這一年的高考成績,如果復讀的話這個影響可能還會繼續(xù)存在,對于家長而言,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心理和經濟方面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高考階段的孩子仍處于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仍是重要問題,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要對孩子給予明確的支持和理解,讓他們明白他們才是關鍵,而不是學習成績和高考。
高三學不進去怎么辦呢?
1.首先說,高中的課程基本上在高二就結束了,高三就是復習和模擬三輪高考。高三還學不進去,這算是偽命題,因為基本上應該不需要再學太多新的內容了。如果孩子對高三課堂上老師講的東西感覺陌生,聽不進去,那說是,高一高二的基礎沒有打好,那基本上沒有可能跟上復習的進度,除非這孩子是天才。唯一的辦法,在復習中做熟基礎題,做會一般難度的題,拔高拉分的題就別勉強了,做到會的不失分,說不定高考能超長發(fā)揮一下。
2.其次有的高三學生會進入一個疲憊期,成績在一個段上徘徊,與努力不成正比,繼續(xù)學習的動力不足,與定的高考目標相差甚遠,慢慢地由希望變得失望,導致思想上產生了對繼續(xù)學習的抗拒情緒。這種情形,主要是做好心理的疏通和建設工作。老師與家長一起幫助學生分析成績提升不上去的原因,減輕高考壓力,調整目標,先把心態(tài)端正過來。
3.假如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學不進去,比如家庭親子關系,或經濟原因,師生同學關系,比如情感問題,那么就從溝通入手,改變學生或家長的一些偏執(zhí)的思想,撫平情緒的波動,各方面一起努力,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到應對高考上來。
由于前期的厭學行為可能導致學生知識基礎缺陷太多,即使通過心理輔導解決了厭學問題后,仍然需要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比如一對一學科輔導)快速彌補知識基礎缺陷,使學生盡快趕上學校進度。對于成績低的同學,即使是進行了心理輔導和學科補課,仍然有可能在不久后的重新學習失利中形成新的厭學行為。如果肯花上較長時間,通過心理輔導先從行為上塑造一種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信念,持之以恒,最終會把成績追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