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不敢發言其實是有很多原因存在的,孩子沒有信心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家長要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夠在課堂上勇于發言。
孩子上課不敢發言怎么辦
1、弄清孩子的內心想法。可以在吃飯、散步等時候,和孩子交談下。如果孩子是因為膽小害羞,我們就應該注意了,盡量逐步引導改變;如果孩子是怕答錯,我們就要鼓勵孩子,只要發言不管對錯都是勇敢的孩子,老師都會喜歡。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用質問和批評的口氣和孩子說,會適得其反的。
2、借老師名義勸導。在孩子們的心中,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老師可是比爸爸媽媽還有權威,還厲害的人物。告訴孩子,老師最喜歡的就是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那些遇到提問就低頭,不敢看老師,不舉手的,老師不喜歡。老師不怕你答錯,就不喜歡你沒勇氣舉手。
3、請老師協助。我們可以主動和老師多溝通,逢年過節多問候,請求老師給予多些關注,專門點孩子發言。也可以私下讓孩子和老師多接觸,消除距離感。
4、日常生活多鍛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盡量給孩子創造待人接物的機會。比如,教孩子招待客人,路上遇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多出去和同齡小朋友玩耍,給同學們表演講故事、唱歌跳舞才藝表演等。不知不覺,必有所用。
孩子上課不敢發言的原因
1、好面子。上課回答問題如果說錯了,害怕遭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嘲笑。同時這也和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不無關系,孩子回答錯了就直接讓孩子坐下,或者還會批評幾句,慢慢的孩子也就失去了回答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甚至有些本來想回答問題的孩子也被嚇得不敢舉手發言了。
2、性格內向、謹慎。對于性格內向、小心謹慎的孩子來說,上課發言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為了改變孩子小心謹慎的性格,就把孩子送去上演講輔導班,但這種強迫孩子發言的做法,對孩子來說往往收效甚微。
與其強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說話,不如讓孩子和自己信任的人,比如父母之間一起鍛煉大聲說話,或者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文章都可以。
3、過于追求完善。也有一些孩子因為不確定自己的答案對不對而不敢發言,無法容忍任何失誤,追求完美或者自尊心的孩子,在沒有確認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答案之前都不敢發言。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失誤并不是錯誤,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回避和隱藏失誤、對不知道的內容置之不理也是不對的。
不愛發言對孩子的學習有哪些負面影響
1、不愛發言的孩子學習能力不足。通過孩子的發言,老師能了解孩子對課上內容究竟掌握了多少,而孩子也可以再次對學習過的內容加以復習,并確認這些內容是正確的。
即使發言時說錯了,也能得到老師的及時糾正,這樣孩子才能對自己將新知識理解到了何種程度而做到心中有數,從而產生想要了解更多知識的動機。而不敢發言的孩子是無法把這一信息反饋給老師的,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自己,都無法準確判斷自己在學習能力上的發展程度。
2、不愛發言的孩子缺乏主動性。孩子不愛發言,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學習方面的主動性,而這種學生不但對舉手發言比較排斥,對學校的其他集體活動也很少做到積極響應。更嚴重的還會體現在作業完成度不高,不好好聽課等方面。